在香港看牙,價格永遠是市民更關心的議題之一。無論是突發牙痛需要拔牙,還是計劃為缺牙位置做種植牙修復,事前了解收費標準與潛在附加費用,能有效避免「臨時嚇一跳」的窘境。本文整合2025年新市場行情,詳細拆解補牙、拔牙、種植牙三大核心項目收費,並解析麻醉、CT檢查等常被忽略的附加成本,助你精明揀選牙科服務。
補牙看似簡單,實則暗藏價格玄機。根據香港牙醫協會數據,普通樹脂補牙單顆價格約300-800港幣,適用於後牙小範圍蛀洞修復。若選用進口3M樹脂或日本仿生修復材料,價格會攀升至800-1500港幣,其優勢在於顏色更貼合天然牙,耐磨性亦提升30%以上。
特殊位置補牙需額外計費。例如前牙門面修復,醫生可能建議使用瓷嵌體或全瓷貼片,單顆費用可達1500-3000港幣。若蛀牙已傷及牙髓,則需轉為根管治療加牙冠修復,總費用隨即突破5000港幣大關。
拔牙價格並非單純按「顆」計算,牙齒位置與生長狀態才是決定性因素。普通前牙因鬆動或殘根需拔除,收費約500-800港幣;但若涉及阻生智齒,價格立即呈指數級上升。
正位智齒:牙齒完全萌出且位置端正,拔除費用約800-1500港幣
低位阻生智齒:牙冠僅部分萌出,需切割牙齦暴露牙體,收費2000-4000港幣
埋伏阻生智齒:完全埋藏在頜骨內,須配合三維CT定位及微創器械,費用可達5000-8000港幣
值得注意的是,若拔牙過程需使用超聲骨刀、高速渦輪機等特殊器械,或患者要求吸入麻醉,單項附加費用即增加1000-2000港幣。
種植牙被視為「理想修復方案」,其價格構成遠比表面複雜。以單顆種植為例,收費通常包含:
種植體費用:韓系品牌如登騰、奧齒泰因性價比受歡迎,收費約8000-15000港幣;歐美系如瑞士ITI、瑞典諾貝爾則需16000-35000港幣,差價主要體現在骨結合速率與長期穩定性。
手術費用:依手術難度分級,簡單病例約2000-5000港幣,需植骨或上頜竇提升術則另計。
牙冠費用:全瓷冠因美觀度成為主流,收費約3000-8000港幣,品牌與工藝決定價差。
若選擇「All-on-4」全口重建等複雜方案,總費用輕鬆突破20萬港幣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診所推出「種植體+基台+牙冠」套餐價,看似優惠實則可能縮減術後維保服務,需詳細確認條款。
牙科治療中的「隱形消費」往往藏在以下環節:
麻醉選擇:局部麻醉通常含在項目收費內,但吸入麻醉或全麻需額外支付3000-8000港幣,且須由麻醉科醫生監護,增加整體成本。
影像檢查:常規X光片約200港幣,但三維CT掃描因涉及輻射劑量控制與專科解讀,單次收費可達800-1500港幣。
術後用藥:降低炎症藥、止痛藥及漱口水等處方藥品,若未包含在套餐內,約增加200-500港幣支出。
查證資質: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官網可查詢醫生註冊資訊,確保執業合法性。
要求分項報價:正規診所應提供詳細治療計畫書,列明每項收費明細,避免「打包價」含糊其辭。
關注保修期:種植體通常提供5-10年質保,但牙冠等修復體保修期較短,需提前確認。
善用醫療券:符合資格的長者可申領醫療券支付部分費用,減輕經濟負擔。
受匯率與價差驅動,越來越多港人選擇北上深圳看牙。以種植牙為例,深圳高端診所韓系種植體套餐價約6000-10000港幣,較香港便宜30%-50%。但需注意:
交通與時間成本:單次複診需耗時半天,長期維護便利性需評估
醫療標準差異:內地診所對藥品使用、消毒流程等規範與香港存在差異
法律追訴難度:跨境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尚未完善,需謹慎選擇機構
看牙費用從無統一標準,但透過拆解收費結構與提前預判需求,可大幅降低信息差帶來的經濟損失。建議定期進行口腔檢查,小問題早處理,既省錢又免受皮肉之苦。畢竟,牙齒健康管理,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