唔少港人週末拎住背囊就扑去深圳牙科診所,但有人喺登記處前突然懵盛盛——手揸住嘅醫療券到底可唔可以喺內地嘟到?隔籬檯阿姐一邊補牙一邊碎碎念:「早知係咁,我就唔使特登返香港剝智慧齒啦。」
香港醫療券本來限喺港島九龍用,呢兩年靜雞雞生咗對翼。喺深圳幾間大型連鎖牙科機構,已經見到港人熟口熟面嘅綠色單據printer。有退休老師喺羅湖種牙即場計數:原本要自掏荷包嘅四位數銀碼,實際只係畀咗零頭。
呢個變化源於跨境醫療協作機制嘅推進。不過要特別注意,唔係所有項目都有著數。基礎檢查同簡單治療較易操作,需要長期跟進嘅複雜項目就要諗真啲。
實戰有條小貼士:預早叫診所print價目明細。有消費者試過喺福田某診所發現,同一款植體唔同機構報價爭成皮嘢,對完單至明有啲費用唔喺減免範圍。
行入深圳牙科診所登記處,會見到兩種價牌:普通價同跨境醫療價。有港人分享經歷,原本報價1.8萬蚊嘅種牙,show證後直減7000蚊quota。要留意呢種優惠唔係即時扣減,而係用事後核銷模式。
種牙價參考:
韓國植體:3800蚊起
(包基台同臨時牙冠)
瑞士植體:6800蚊起
(長效保養服務)
有消費者喺龍華區親測發現,有診所會將服務費拆到散修修。例如術前CT檢查明明包喺套餐,竟然被獨立收費,呢個時候就要出聲拗數。
揀診所有個實用技巧:昅實候診區嘅文件擺位。正規機構會喺當眼位貼住跨境醫療結算流程圖,有啲仲會備有粵語版注意事項小冊子。
帶醫療券北上睇牙,千祈唔好漏帶三寶:身份證明、醫療券實體卡、近期就診紀錄。有對夫妻喺寶安區中過招,老公嘅慢性牙周炎順利claim到,老婆嘅矯齒項目就被婉拒。
預約時記得問多句:使唔使預先登記quota?有心急客冇確認就做治療,之後先知當月quota用爆咗,白白冇咗兩千幾蚊優惠。
治療完唔好急住走,核實清楚張結算單三個位:項目名同申報係咪一致、自費金額啱唔啱、機構印鑑清唔清晰。有精明客發現某診所將「植體植入術」錯寫成「牙齒修復」,差啲影響後續理賠。
喺深圳洗牙嘅港人普遍反映,呢邊基礎護理更注重細節。有打工仔比較兩地體驗:「香港診所通常半粒鐘搞掂,呢邊會用迷你cam show牙齒問題,仲教我用牙線清後槽牙。」
設備更新速度係另一驚喜。有客仔喺南山某診所見到,用嚟種牙定位嘅導板printer,比香港用緊嘅型號新兩代。不過都有要適應嘅位,例如有診所覆診提醒會同時send SMS同微信。
價格透明度明顯有別。深圳診所會分開列明材料費同手術費,香港多數打包報價。有精明客利用呢點,自費買植體淨畀手術費,整體慳咗四成開支。
跨境睇牙由幻想變成真,但要做足功課先避到雷。下次北上記得帶齊架生,出發前打去confirm可claim項目。揀診所時多留意服務細節,治療過程保持溝通,呢場醫療行動先真正轉化成口腔健康維持。畢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