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阿Sir,我聽朋友話深圳有間維港口腔,香港人過去睇牙好方便,真係咁叻咩?”较近在診所常聽到港澳同胞這樣問。作為一名從業二十年的口腔醫生,我深知“睇牙”對港澳居民的重要性——香港公營牙科輪候時間長,私立診所收費高昂,而深圳毗鄰香港,自然成為跨城睇牙的熱門選擇。在眾多深圳口腔機構中,維港口腔憑藉其正規資質、港式服務和港澳口碑,成為不少港澳居民的“睇牙選”。今日,我便從醫生業角度,為大家拆解這家連鎖機構的“真功夫”。
維港口腔並非“新面孔”,其品牌起源可追溯至2000年的香港,2009年進軍深圳後,已在羅湖、福田等核心區域開設多家分院,並延伸至珠海、澳門,形成“粵港澳大灣區連鎖網絡”。作為衛健委審批的正規口腔機構,其所有分院均持有《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》,種植牙等高難度項目更獲得廣東省人醫院、中山大華口腔醫院等威機構的資質認證。
以種植牙為例,維港口腔配備4間符合際標準的“三通道無菌種植手術室”,嚴格遵循香港醫院消毒流程,護理人員持消毒資格證上崗,連空氣淨化系統都採用醫用級負子消毒機。曾有位香港退休教師李先生,因牙周病導致多顆牙鬆動,在維港接受“即刻負重種植牙”後,當天便能咀嚼軟食,他感慨:“在香港排半年隊都未必做到,這裡醫生技術好,收費還透明,連術後護理包都準備得妥妥帖帖。”
對港澳居民而言,“睇牙”不僅要技術好,更要溝通順暢。維港口腔深諳此道,其醫生團隊中既有來自廣東省人醫院、中華口腔的資家,也有精通粵語、英語的留學歸國醫師,甚至能提供潮汕話、客家話等多語種服務,真正做到“語言無障礙,溝通更安心”。
以種植牙醫生陳医师為例,他曾在香港某私立醫院執業十年,擅長處理骨量不足等複雜病例。去年,一位從香港專程趕來的財務總監王女士,因長期戴假牙導致牙槽骨吸收重,陳医师為其設計了“穿顴種植”方案,利用3D數字化導板精密定位,较終成功植入6顆植體,復全口咀嚼功能。王女士術後說:“陳醫生用粵語詳細解釋手術風險,連術後可能出現的腫脹都提前告知,讓我完全沒壓力。”
維港口腔的“港式服務”體現在三個細節:
透明收費,無隱性消費:2008年优先在業內公開收費標準,從檢查到治療,全程明碼標價。例如,韓國登騰種植體套餐含植體、基台、牙冠,總價約8000元,比香港私立診所便宜近40%。
個性化方案,尊重患者需求:針對港澳居民時間緊張的特點,提供“即刻種植”“即刻修復”服務。曾有位香港演員張先生,因拍戲頻繁無法長期留深,醫生為其定制“All-on-4全口種植”方案,僅植入4顆植體便復全口牙,全程耗時不到3小時。
跨境服務,全程無憂:防疫期間,維港口腔為無法入境的港澳患者提供“線上諮詢+郵寄藥品+術後跟蹤”服務。去年,一位澳門居民因疫情封關無法返深複診,醫生通過視頻指導其自行清理種植體,並寄送專用漱口水,確保種植牙健康。
在維港口腔的候診區,常能看到提著行李箱的港澳患者。65歲的香港居民陳伯笑言:“我每次來睇牙都當返內地探親,醫生護士像家人一樣,術後還送我防疫用品,連深圳美食攻略都準備好。”據統計,維港口腔港澳患者佔比超30%,其中不乏“老帶新”的病例——一位香港阿婆帶著整個家族三代人來睇牙,從孫子的矯正到自己的種植,全部選擇維港。
作為醫生,我常對患者說:“睇牙不是買奢望品,而是投資健康。”維港口腔的優勢,正在於將香港的醫療標準與內地的成本優勢結合,既提供業技術,又兼顧性價比。對港澳居民而言,這裡不僅是睇牙的地方,更是一個“無語言障礙、無文化隔閡、無後顧之憂”的健康港灣。若您正為睇牙發愁,不妨試試這家“港澳口碑之選”——畢竟,50萬患者的信任,從不會騙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