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缺牙十年唔敢笑,種牙怕痛又怕貴?”深圳人阿強摸住空蕩蕩嘅牙床嘆氣,呢個場景係唔係好似身邊某個親戚?數據顯示,深圳35歲以上人群缺牙率超40%,但真正敢去種牙嘅唔到15%——怕痛、怕貴、怕踩坑,成為擋住深圳人嘴邊嘅三座大山!但近期深港兩地口腔圈都傳緊:有個“種牙狂人”周煒,26年種咗上萬顆牙,連踩滑板車摔掉滿口牙嘅后生仔都敢接!呢究竟係噱頭定真本事?

“周醫生,我呢度牙槽骨薄到好似紙咁,真係可以種?”65歲嘅陳阿姨攥住CT片嘅手直發抖。佢跑咗五間診所,都被勸“返去戴假牙啦”,直到遇到周煒。只見佢盯住屏幕上嘅3D影像,手指喺鍵盤上敲出密集嘅節奏:“骨量唔夠?我哋用‘搭橋術’——喺顴骨上面打釘,將種植體‘架’起嚟!”
呢手絕活,係周煒喺德國口腔頜面外科協會深造嗰陣練出嚟嘅。1999年從南京醫科大學畢業之後,佢扎入醫院啃硬骨頭:幫90歲老人做全口種植,幫車禍患者重建咬合,甚至跟住“中國口腔種植之父”王大源博士攻克疑難病例。2015年,佢帶住德國口腔種植碩士文憑同ICX/ASTRA/Ankylos三大種植體認證殺返深圳,成為美萊口腔嘅“定海神針”。
“而家後生仔更加狠!”周煒翻住病例本笑,“上個月有個踩滑板車嘅,摔到左半口牙全部冇,指名要‘當日種當日食火鍋’。我哋用all - on - 4技術,4顆種植體撐起12顆牙,佢術後真去食咗椰子雞!”

“種牙比拔牙仲輕鬆?”啱啱做完手術嘅李叔咂住嘴,滿臉不可思議。佢揀嘅“3D數碼化導板種植”,係周煒嘅“招牌組合技”:先通過CBCT掃描生成口腔“數碼地圖”,再用導板好似“GPS”噉定位種植體,誤差控制喺0.1毫米內。“以前靠手感,而家靠科技,連牙槽骨入面嘅神經血管都避得開。”周煒晃咗晃手裏嘅導板模型。
更犀利嘅係“微創即刻負重”。52歲嘅王姐缺牙多年,牙槽骨萎縮得好犀利,周煒用“骨劈開+骨擠壓”技術,喺薄到好似蟬翼噉嘅骨頭上面“擠”出空間,種落種植體之後直接裝上臨時牙冠。“當日就可以啃蘋果,呢個技術深圳冇幾間有!”王姐逢人就誇。
網友“深漂小林”喺社交平台分享:“種牙前怕到腳軟,周醫生邊操作邊傾偈:‘唔使驚,你負責放鬆,我負責精細。’結果20分鐘就搞掂,麻藥過咗都唔係好腫!”

“種植牙動輒上萬,係唔係畀人斬?”呢個係周煒比较常畀人問嘅問題。佢攞出價目表一攤:“種植牙就好似買車,國產經濟型6999蚊起步,德國進口款15500蚊,瑞典諾貝爾要18500蚊——區別喺‘發動機’同‘底盤’。”
基礎款:美國種植體+烤瓷冠,6999蚊起,適合預算有限、缺牙少嘅後生仔;
進階款:德國ICX種植體+全瓷冠,12800蚊起,骨量唔夠患者嘅“性價比之王”;
高端款:瑞典諾貝爾種植體+個性化牙冠,18500蚊起,糖尿病/高血壓患者嘅“健康盾”,可以用30年以上。
“唔好光睇價格,要睇‘適配度’。”周煒敲住張枱強調,“比如全口缺牙嘅老人,用all - on - 4技術種8顆種植體就可以改善24顆牙,比傳統種16顆省一半錢!”

“周醫生,我香港嘅朋友都想嚟種牙!”呢啲電話,周煒每個星期可以接十幾個。深港兩地患者點解“組團”搵佢?答案藏喺細節入面:
服務“卷”到骨入面:從術前3D微笑設計,到術後24小時跟進,連患者中意食咩菜都記喺病例入面;
技術“硬”到冇朋友:全口即刻種植、穿顴種植等高難度手術,成功几率超98%;
口碑“炸”出圈:某社交平台“深圳種牙醫生推薦”話題下,周煒嘅名字出現頻率係第二名嘅3倍。
“以前覺得種牙係‘大手術’,而家好似做咗場‘口腔美容’。”香港患者林太太摸住新牙笑得好燦爛,“周醫生連我笑起嚟露幾顆牙都設計好,朋友都話我年輕咗10歲!”

互動時間:缺牙嘅你仲喺度猶猶豫豫咩?係怕痛?怕貴?定係怕揀錯醫生?評論區留低你嘅顧慮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