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牙被視為現代牙科修復技術嘅一大突破,但係「手術沒風險」只係理想狀態。無論係因為意外定係牙患導致缺牙,好多人都會考慮植牙,但係手術前了解潛在後遺症,先至係對自己健康負責嘅態度。以下由轉峨口牙科角度,解構常見後遺症同埋預防貼士,幫你避開「中伏位」。
植牙屬於小創口手術,但術後頭幾日嘅護理直接影響改善進度。例如傷口裂開,通常係因為患者過早用植牙位置咬硬物,或者清潔時太用力擦到縫合線。此外,少數人可能出現滲血問題,尤其係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礙或高血壓人士,術後按壓止血紗布嘅時間需要更長。
另一個初期風險係感染,通常同手術環境衛生或術後口腔清潔不足有關。如果發現傷口紅腫、發熱甚至流膿,一定要及時返診所處理,避免演變成重度炎症。
下唇麻木係植牙後較為人關注嘅後遺症,尤其係下顎植牙時,鑽牙位置太接近下牙槽神經線,就可能壓迫甚至損傷神經。呢種情況通常伴隨嘴唇或下巴區域嘅持續麻痹感,輕微者可能幾星期內改善,症狀重者或需二次手術調整植體位置。
要避免神經損傷,關鍵在於術前精細評估。例如透過3D影像掃描,測量牙槽骨高度同神經線距離,再選擇合適長度嘅植體。經驗足夠豐富嘅牙醫會預留至少2毫米安心距離,減低誤觸風險。
種植體周圍炎係植牙後比较常見嘅慢性問題,類似天然牙嘅牙周病。成因多數係口腔衛生不佳,例如牙菌斑積聚喺植體周圍,引發牙齦紅腫出血,甚至導致支撐植體嘅牙槽骨被吸收。如果放任唔理,更終可能令植體鬆動脫落。
預防方法其實同保養真牙相似:每日用軟毛牙刷清潔植牙位置,配合牙線或沖牙機清除食物殘渣。每半年一次專科洗牙同檢查,亦能及早發現炎症跡象。值得留意嘅係,吸煙人士嘅患病風險比非吸煙者高3倍,戒煙可顯著提升植牙壽命。
上顎後牙區植牙嘅挑戰在於鄰近上頜竇(鼻腔旁嘅空腔)。如果患者骨量不足而勉強植入過長植體,可能穿破上頜竇黏膜,導致鼻竇炎、持續鼻塞甚至頭痛。呢類情況需要透過「上頜竇提升術」先增加骨量,再進行植牙,但手術複雜度同復原時間都會增加。
另一個常見問題係植體受力不均。例如單顆植牙如果兩側係真牙,咬合時可能形成槓桿效應,長期可能導致植體螺絲鬆脫或牙冠破裂。專科牙醫會透過咬合紙測試,調整牙冠形狀分散壓力。
策略一:術前全方面評估唔好慳
缺牙唔係即時致命問題,但倉促植牙可能後患無窮。血壓、血糖控制不佳嘅糖尿病患者,或者有重度骨質疏鬆人士,需要先控制好基礎疾病再考慮手術。牙醫會透過X光或電腦掃描,檢查牙槽骨密度同神經線位置,再決定係咪需要先補骨。
策略二:選擇有口碑嘅醫療團隊
植牙成功概率同牙醫經驗密切相關。一項研究指出,經驗超過10年嘅牙醫,手術失敗概率比新手低4倍。睇診時可主動詢問:診所有無定期消毒監測?有無完整術前檢查流程?呢啲細節都反映醫療質量。
策略三:術後保養要當真牙看待
植牙唔係「裝完就一世」,後續保養先係關鍵。避免用植牙咬硬殼類食物(如蟹腳、冰塊),以免螺絲鬆動。如果發現牙冠有崩裂或異響,盡快預約檢查,避免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。
植牙技術發展成熟,但任何手術都有潛在風險。與其盲目追求「即日完成」或「平價優惠」,不如花時間了解自己嘅口腔狀況,選擇可信嘅醫療團隊,同埋建立長期護理習慣。記住,一顆成功嘅植牙,唔單止靠手術當日嘅技術,更取決於患者日復一日嘅細心呵護。下次有人問你「植牙有咩後遺症」,你已經可以專科咁分享呢啲貼士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