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牙好似起樓,牙槽骨就係地基。但好多香港人缺牙後拖得太耐,或者本身有牙周病,地基唔穩陣,直接種牙隨時「樓塌」。補骨粉其實係幫牙槽骨「重建地基」,等種植體有足夠支撐。今次就從原理到實例,講透點解補骨粉先係種牙成功嘅關鍵一步。
牙齒唔單止用嚟咀嚼,仲係維持牙槽骨健康嘅「刺激源」。當牙齒脫落,牙槽骨失去日常嘅壓力刺激,就會以每年0.5-1毫米速度萎縮。好似長期卧床嘅人肌肉會萎縮一樣,缺牙區嘅骨頭亦會變薄變矮。
有啲人仲會因為牙周病、長期戴活動假牙壓迫牙床,或者外傷導致骨缺損,令地基問題雪上加霜。呢種情況下,如果直接種牙,種植體可能穿透上頜竇或壓到神經線,輕則感染,重則種牙鬆脫。補骨粉嘅核心作用,就係用人工材料填補缺損,等牙槽骨修復到足夠嘅高度同厚度,確保種植體穩陣「扎根」。
骨粉唔係普通嘅填充劑,而係模仿人體骨成分嘅「再生材料」。市面常見嘅骨粉主要成分係羥基磷灰石,同天然骨嘅礦物質結構相似,仲可能混合促進骨生長嘅活性因子。
手術時,醫生會將骨粉填入缺損區域,再覆蓋生物膜防止軟組織入侵。骨粉會形成支架結構,等自身骨細胞慢慢爬行替代,更終變成新骨。呢個過程通常需要3-6個月,就好似起樓時先搭鋼筋支架,再灌入混凝土一樣。有研究顯示,配合骨粉嘅種植體周圍骨癒合速度提升三成,長期穩定性亦更高。
長期缺牙人士
缺牙超過半年嘅患者,牙槽骨多數已明顯吸收。尤其係後牙區,骨高度不足可能令種植體穿入鼻竇,術前需先做「上頜竇提升」補骨。
重度牙周病患者
牙周病會破壞牙槽骨,即使未脫牙,牙骨可能已呈「漏斗形」缺損。呢類患者種牙時要同步做「引導骨再生術」,防止種植體周圍出現骨裂。
前牙美學區修復者
門牙位置對牙齦輪廓要求高,若骨量不足會導致牙齦退縮、出現「黑三角」。補骨粉能重建骨頭支撐,等假牙裝上後牙齦線條更自然。
外傷或拔牙不當者
意外撞擊或粗暴拔牙可能造成骨缺損,形成不規則空洞。呢類情況需用骨粉精細填充,避免種植體周圍留有空隙。
補骨粉通常係種牙嘅头一階段手術。醫生會局部麻醉後,翻開牙齦暴露骨缺損區,填入骨粉再縫合。過程約30-60分鐘,術後腫痛感多數輕微,可透過冰敷同止痛藥緩解。
等待期方面,輕微骨缺損可能只需4-6個月骨整合期,症狀重者可能要等足半年先可以裝牙冠。期間醫生會定期拍X光片監測新骨生成情況。有啲新型骨粉材料仲可以縮短癒合時間,適合想加快療程嘅患者。
飲食控制黃金期
術後首週要食流質同軟食,避免用補骨區咀嚼。尤其係骨粉未穩固時,食硬殼類或黏性食物可能令材料移位。
清潔技巧要升級
傷口癒合期間唔可以用牙刷直接摩擦手術區,建議用醫生處方嘅抗菌漱口水,配合沖牙機輕柔清潔周圍牙縫。
戒煙戒酒唔好偷步
尼古丁會收縮血管,影響新骨血供應;酒精則可能刺激傷口。研究顯示,吸煙者補骨粉失敗概率比非吸煙者高兩倍,術前戒煙至少兩週至關重要。
種牙唔係「即裝即用」,地基穩先可保用十年甚至更耐。補骨粉雖然延長咗療程時間,但換嚟嘅係更高嘅咬合力同美觀结果。下次聽到醫生建議補骨粉時,不妨理解為「為未來省卻麻煩」嘅必要準備。畢竟,與其急住裝牙後鬆脫再翻工,不如一次過打好根基,等笑容同咀嚼力都更有确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