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牙科診所林立,但種植牙收費卻像迷宮般複雜。有人話私立診所「平過政府」,有人卻話「畀多錢都唔安心」。究竟真相如何?本文拆解瑞士ITI同韓國登騰兩大熱門植體嘅收費結構,幫你睇清公私營診所嘅差異。
近年私立牙科紛紛推出「打包價」套餐,但細睇條款就會發現貓膩。以瑞士ITI為例:
基本套餐:植體+全瓷冠,標價$18,800起
隱形成本:骨粉$3,000/0.1g、癒合基台$2,500、數位導板$5,000
有患者爆料:「以為$2萬搞掂,然後埋單$3萬幾,因為要加骨粉同即拔即種。」
韓國登騰相對親民,但同樣有「加價陷阱」:
廣告價:植體+金屬冠$6,800
升級費:換全瓷冠加$3,500,臨時牙冠另計$800
避坑貼士:簽約前要求書面列明所有可能費用,尤其係骨增量、癒合期護理等項目。
醫管局轄下牙科診所走「實惠路線」,但預約排期長達18個月,且適應症限制多。價格方面:
瑞士ITI:植體+金屬冠$12,800(需符合醫療券資助條件)
韓國登騰:植體+金屬冠$7,500(僅適用於簡單病例)
看似便宜,但「隱形代價」更高:
牙冠選擇少:全瓷冠需自費升級,價差$4,000起
術後跟進:每次覆診需另付$180診金
美學结果:政府診所較少提供即時負重技術
有網友抱怨:「等咗兩年做到牙,但牙肉同假牙之間有縫,食嘢夾菜。」
公私營價差主要源自三個方面:
材料成本控制:政府診所通過大批量採購降低成本,但植體種類較少
人力成本:私立診所醫生收入與病例掛鉤,政府診所薪資固定
設備投入:私立診所普遍配備CBCT、3D打印導板等齊全設備,政府診所多依賴傳統技術
錢花在哪裏?
私立診所:$5,000-$8,000(醫生技術費+設備折舊)
政府診所:$3,000-$5,000(政府補貼+基礎設施)
預算導向:
預算$8,000內:政府診所韓國植體+金屬冠
預算$15,000:私立診所韓國植體+全瓷冠
預算$25,000+:私立診所瑞士ITI+數位導板
時間成本:
能等18個月:政府診所
需即時治療:私立診所(部分提供即日植牙)
美學需求:
前牙修復:必須選私立,因需數位微笑設計
後牙修復:可考慮政府診所,但須接受金屬冠
業內人士透露,隨著國產植體獲批上市,中端市場競爭加劇,預計韓國植體價格將下探至$5,000檔位。但瑞士ITI等高端品牌因專有技術壁壘,降價空間有限。
政府方面,醫管局正研究擴大醫療券適用範圍,未來或可覆蓋更多植體品牌。但排期問題仍需通過增加資源解決。
在銅鑼灣某私立診所,張醫生展示咗個失敗病例:患者為省$3,000選擇無資質診所,結果植體角度偏差導致神經損傷。醫療消費,始終健康头一。
種植牙是十年計嘅投資,多走幾間診所對比方案,比單睇價錢更實際。畢竟,牙齒嘅健康,從來都唔應該讓步俾「平靚正」嘅迷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