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口牙齒脫落絕非長者專有,牙周病、意外創傷都可能令人提早面臨「無牙困境」。冇咗牙齒支撐,唔單止食飯「冇啖好食」,仲會加速面容衰老、影響發音清晰度,甚至因營養吸收不良而拖垮全身健康。好在現代牙科修復技術越嚟越成熟,無論係追求性價比定係長遠舒適度,總有方案幫你擺脫尷尬。
全口活動假牙係更經典嘅解決方法,利用樹脂基托吸附喺牙槽骨上,透過定期調整適應口腔變化。佢更大優勢在於價格親民、製作週期短,適合預算有限或身體狀況唔適合手術嘅人士。不過初戴時異物感明顯,咀嚼力僅好轉天然牙嘅三成左右,食硬身食物容易鬆脫,需要每日摘戴清潔同定期更換。
若想提升穩定性,可考慮升級版吸附性假牙(BPS)。透過精細取模技術擴大基托邊緣封閉區,假牙吸附力更強,咬蘋果、食排骨都較少移位,適合牙槽骨中度萎縮但唔想做手術嘅人群。不過隨著骨骼持續吸收,後期仍需配合墊片或重新製作。
對於重视生活品質嘅人士,全口種植技術係目前更接近真牙體驗嘅方案。透過喺牙槽骨植入人工牙根作為支柱,再固定假牙,咀嚼力可好轉八成以上,外觀自然且無需摘戴。常見嘅「一日得」種植方案分兩種:
半固定式種植覆蓋假牙 只需上下頜各植入2-4顆種植體,利用磁性或桿卡結構固定假牙基托。相比傳統假牙,呢種方式減少基托面積、降低異物感,每晚可取下清潔,適合骨質條件一般嘅人士。
全固定式種植牙橋 則需要每頜植入4-8顆種植體,直接安裝固定式瓷牙冠。呢種方案完全模擬真牙結構,咬合力與天然牙相仿,後期維護簡單,但對骨質密度同身體健康狀況要求較高。近年更發展出傾斜植入技術,即使後牙區骨量不足,亦能透過前牙區傾斜種植體避開脆弱區域,減少補骨需求。
首要考量身體狀況
患有重度糖尿病、骨質疏鬆或凝血功能異常人士,傳統假牙或吸附性假牙更為穩妥。若選擇種植方案,需經專科牙醫評估全身狀況同骨質密度,必要時配合藥物控制同營養補充。
精算使用成本與時效
活動假牙初期成本低至,但每3-5年需更換基托,長期累積費用可能超過種植牙。而全固定種植牙雖前期投入較高,但保養得宜可用超過十五年,適合重視長期效益嘅人士。
重視功能與心理需求
經常社交應酬或重视飲食體驗者,建議優先考慮種植方案。若主要用於基本咀嚼同維持面容,升級版吸附假牙已足夠應付日常所需。部分機構提供試戴體驗服務,親身感受不同方案嘅舒適度再作決定更明智。
無論選擇邊種修復方式,每日早晚用軟毛牙刷清潔假牙同牙齦邊緣,飯後用沖洗器清除食物殘渣,可預防口腔炎症。種植牙患者需每半年接受專科檢查,透過X光監測種植體周邊骨質變化。戴活動假牙者若發現鬆動加劇或黏膜壓痛,應及時調整避免潰瘍惡化。
飲食方面,初期避免直接啃咬堅果、骨頭等硬物,待咀嚼肌適應後逐步增加食物硬度。戒煙限酒、補充足夠鈣質同維生素D,有助維持牙槽骨健康,減緩萎縮速度。
全口修復唔係簡單「裝翻排牙」,而係需要結合生理條件、生活習慣同預期目標嘅系統工程。與其長期忍受食唔安、笑唔敢開口嘅困擾,不如趁早約見具專長嘅口腔修復醫師,揀選更匹配嘅方案重拾生活主導權。記住:一口好牙帶來嘅唔止係食慾滿足,更係對自我價值嘅長線投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