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牙費用高企,但國產植體百齒泰憑實力突圍。近年香港私立診所頻現「4800港幣起」的百齒泰種植牙套餐,價格僅為歐美品牌三分之一。這波「平價種牙」風潮背後,究竟暗藏哪些門道?過來人實測3大砍價秘技,助您守住錢包又保質量。

據2025年香港口腔機構數據,百齒泰種植牙單顆費用約4800至1.5萬港幣,價差源自以下隱形門檻:
1. 核心套餐:植體+基台+牙冠的「基礎價」
百齒泰植體:約3000-5000港幣,採用S.L.A.大顆粒噴砂酸蝕表面處理,臨床數據顯示骨結合率達92%。
基台:約800-1500港幣,預成基台為標配,個性化基台需加價定制。
牙冠:
金屬烤瓷冠:約800-1200港幣,性價比高,但長期使用可能引致牙齦發黑。
國產全瓷冠:約2000-3000港幣,透光性接近天然牙,適合前牙修復。
2. 附加費用:術前檢查與麻醉的「必選項」
3D口腔掃描:約800-1000港幣,精细測量牙槽骨條件,部分機構以「免費初診」吸引客流。
局部麻醉:約500港幣,若需全麻或鎮靜,費用飆升至3000港幣以上。
3. 機構溢價:私立診所VS連鎖機構的「定價邏輯」
單體診所:套餐價(含植體+牙冠+手術費)低至4800港幣,但需警惕「低價引流,高價加碼」。
連鎖品牌:價格透明,常推出「買一送一」檢查優惠,單顆套餐價約6000港幣起。

1. 盯緊「集採政策」紅利
2025年起,香港醫管局聯動大灣區醫療機構,將百騰植體納入集採目錄,降幅達40%。
操作指南:選擇參與「粵港澳集採聯盟」的機構,要求出示集採資質證明。
病例實測:市民李先生透過集採渠道,單顆費用從1.2萬降至7500港幣。
2. 巧用「套餐拆解」談價
避坑話術:勿輕信「打包價」,要求機構出具「分項報價單」,逐項議價。
成功病例:王小姐將原價8800港幣套餐,拆解為植體4500+牙冠2000+手術費1500,以7500港幣成交。
3. 團購議價:拉親友組隊砍價
操作技巧:集齊3人以上組團種牙,可要求機構額外折扣5%-10%。
注意事項:團購需確保所有人接受同品牌、同醫生操作,避免「被分流」至初級醫生。
1. 植體真偽難辨
紅旗信號:若套餐價低於4000港幣,需核驗植體編碼(百齒泰包裝均有仅有溯源碼)。
驗證方法:掃描包裝碼至百齒泰官網,輸入編碼查驗真偽。
2. 醫生資質存疑
資質核驗:登入香港醫務委員會網站,查驗醫生註冊編號及專科資格。
术例對比:要求查看醫生主刀的同類病例術前術後影像,評估技術穩定性。
3. 術後維護「隱形加價」
首年免費陷阱:部分機構以「終身維護」為賣點,實則綁定高額年費(約800-1500港幣/年)。
自費項目:潔牙、X光檢查等常規維護,建議選擇按次收費機構(約300-500港幣/次)。

種植牙並非「一顆永逸」,長期維護成本需納入預算:
1. 居家護理:每月至少花300港幣
專用牙膏:含去敏感成分,約80-150港幣/支。
沖牙器:清潔牙縫與種植體周圍,約300-800港幣/台。
牙線棒:每日必用,月開銷約30-50港幣。
2. 定期復查:首年免費≠終身免費
首年活动:多數機構提供術後1年內免費復查(含潔牙、X光檢查)。
續費提醒:次年起年費約500-1000港幣,建議選擇按次收費機構。
3. 並發症風險:種牙失敗的「沉沒成本」
植體周圍炎:治療費約2000-5000港幣,重度者需拆除植體。
植體折斷:二次手術費約1萬-2萬港幣,視骨量損失情況而定。

優勢:
國產技術突破,臨床數據驗證可靠性。
集採後性價比凸顯,適合預算有限者。
短板:
高端技術(如親水表面處理)仍落後於歐美品牌。
機構選擇需謹慎,避免「以價換質」。
溫馨提示:種植牙成功=50%醫生技術+30%術後維護+20%產品質量。切勿因貪便宜犧牲長遠健康。

百齒泰種植牙以「平民價格」打破「種牙貴」迷思,但費用構成複雜,維護成本需長期規劃。建議患者選擇前務必進行口腔檢查,結合自身需求與醫生溝通,制定適合的修復方案。畢竟,種植牙不僅是消費,更是對口腔健康的長期投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