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阿強啊,你阿爸成日話想種牙,但佢都七十有幾啦,種植牙有年齡限製咩?」茶餐廳裏,阿珍一邊啜奶茶一邊問。阿強撓頭:「我都有問過,但網上講法五花八門,有話18歲以下唔得,有話八十歲都得,真系搞到頭都大!」
其實呢,深圳某口腔科醫生陳醫生就講過:「種植牙本身冇一定的年齡上限,但18歲以下唔建議做,因為頜骨未發育完成,種得太早可能影響骨骼生長,導致種植體移位或者咬合唔對位。」他特別提醒,好多家長以為小朋友缺牙可以即刻種,其實要等成年後,先做缺牙間隙保持或者正畸治療,等頜骨定型再種。
「但系我阿爸七十幾歲,骨密度肯定唔比細路仔啦,點算?」阿珍繼續問。陳醫生笑住解釋:「老人家種牙,關鍵系牙槽骨嘅骨量同骨密度。就好似種樹要夠土,種植體要夠骨支撐先穩陣。如果長期缺牙,牙槽骨會萎縮,骨密度低,就要先做骨增量手術,比如植骨或者蓋生物膜,等骨量夠先種。」
他舉咗個病例:「之前有個82歲阿伯,全身健康唔錯,血壓血糖控製得好,牙槽骨條件雖然一般,但經過骨增量處理後,種咗四顆牙,現在吃嘢都香咗。」陳醫生強調:「年齡唔系肯定的禁忌,但全身健康同口腔條件要達標。比如有重度重心臟病、糖尿病未控製好,或者凝血功能差,就要先調理身體。」
「那18歲到80歲之間,就一定可以種咩?」阿強追問。陳醫生搖頭:「唔系!就算成年,如果牙槽骨骨量重度不足,或者口腔有慢性炎癥,比如牙周炎未治好,種牙都容易失敗。另外,長期吸煙、口腔衛生差,都會影響種植體同骨頭嘅結合。」
他特別提醒:「好多年輕人以為缺牙唔緊要,拖到三十幾歲先想種,結果牙槽骨已經萎縮,要額外做骨增量,費用同時間都增加。」陳醫生建議:「缺牙後盡快處理,如果暫時唔想種,可以先戴活動假牙或者做隱形義齒,保持缺牙間隙,等條件允許再種。」
「真系有老人家種牙成功嘅病例?」阿珍半信半疑。陳醫生翻出手機相冊:「呢位70歲陳伯,缺牙多年,戴活動假牙唔舒服,後來檢查發現牙槽骨條件還可以,就種咗四顆種植體,裝咗固定牙橋。現在佢成日話:『種牙後吃嘢有勁,人都精神咗!』」
他補充:「當然,每個人情況唔同,種牙前要拍CT、做骨密度檢測,醫生會根據數據設計方案。比如骨量夠,可以即刻種植;骨量唔夠,就要先植骨,等3-6個月再種。」
「聽你噉講,種植牙有年齡限製嗎?」阿強總結問。陳醫生笑住話:「18歲以下唔建議,80歲以上要睇全身健康同骨密度,中間年齡段都要評估口腔條件。簡單嚟講,只要身體過得去,牙槽骨夠『土』,年齡唔系障礙!」
他另外提醒:「種牙後都要註意口腔衛生,定期復查,唔好啃硬嘢,這樣種植體先可以用得久。」阿珍點頭:「原來種牙唔系睇年齡,系睇健康同骨密度,等我回去同阿爸講,叫佢先去檢查下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