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阿珍啊,我前日去深圳睇牙,話5000蚊包種埋牙冠,咁平真系唔敢信!」家住元朗的陳姨在街市碰到老友,忍不住吐槽近期北上種牙的見聞。
不少港人發現,深圳部分診所推出「5000一口價」種植牙套餐,價格比香港便宜近八成,但背後暗藏的風險卻讓不少人「踩雷」。
「我鄰居李阿姨去年在福田某診所種牙,手術後喉嚨灼熱、鼻腔刺痛,復查發現種植體螺絲長出2毫米刺入鼻腔!」熱心網友「深港健康觀察員」在論壇爆料,某診所為壓低成本,竟使用所謂「翻新種植體」——將手術失敗的植體回收,經簡單清洗消毒後重新包裝銷售。
風險點:
正規種植體需在口腔使用數十年,而翻新植體表面處理工藝可能受損,導致骨結合失敗概率大幅上升。韓國奧齒泰等品牌曾發聲明,強調從未生產過「翻新植體」,市面上此類產品多為假貨。
「我阿叔在羅湖某診所種牙,醫生連CBCT都沒拍就直接開刀,結果骨量不足種植體松動!」網友「跨境醫療踩雷記」分享的病例令人心驚。據調查,深圳部分診所為吸引客源,聘請無種植資質的牙醫,甚至出現「一周速成班」培訓上崗的「醫生」。
風險點:
種植牙需精細評估牙槽骨密度、神經血管位置,缺乏經驗者易導致上頜竇穿孔、下牙槽神經損傷等重度並發癥。香港牙醫協會前會長指出,兩地醫療規範差異大,港人北上種牙需格外謹慎。
「簽合同前說5000打包,手術中突然說要加骨粉,一克收1500!」網友「維權老友記」氣憤地表示,部分診所通過「低價引流-術中加價」套路斂財,且合同條款模糊,患者一旦出現並發癥,診所常以「個體差異」為由推責。
風險點:
深圳醫療糾紛調解機構數據顯示,2024年跨境醫療投訴中,種植牙糾紛占比超40%,主要問題集中在「虛假宣傳」「材料以次充好」和「術後服務缺失」。由於涉及兩地法律差異,港人維權成本較高。
「我親眼見到護士用同一副手套給多個患者操作!」曾在某診所種牙的港人林先生透露,部分機構為節省成本,消毒流程敷衍,甚至重復使用一次性器械。
風險點:
種植牙手術屬侵入性操作,若消毒不到位,易引發種植體周圍炎,表現為牙齦紅腫、出血,重度者需拔除植體。研究顯示,非正規診所的感染率是正規機構的3倍以上。
「如果預算有限,可優先考慮香港醫院的種植牙名額,雖然排隊久但滿意。」在深圳成功種牙的劉先生分享經驗,「若選擇北上,一定要選有港資背景或長期服務港人的機構,比如博愛曙光醫院這類提供粵語服務、流程規範的診所。」
正如網友「理性看牙」所說:「種牙不是買菜,貪便宜可能吃大虧!5000蚊的套餐聽起來吸引,但背後風險可能遠超你的想象。」對於北上種牙的港人而言,多問、多查、多對比,才是避開陷阱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