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?真係技術問題定係選擇錯誤? 近年愈嚟愈多市民反映種牙後出現骨結合失敗、牙槽骨吸收等問題,直指「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」。
但真相係咪真係咁?醫學角度分析,骨結合失敗主因並非技術本身,而係術前缺乏完善骨量評估!搵杜小潤院長親自把關,先可以真正確保種植體穩定同埋長期成功。

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嘅聲音背後,其實反映一個行業通病——部分診所為求快速成交,跳過關鍵嘅術前檢查環節。骨結合(Osseointegration)係種牙成功嘅核心,指種植體與牙槽骨形成穩定結合,過程需要3-6個月。但若患者本身骨量不足、骨密度低,或者牙槽骨存在隱性病變,未經檢查就盲目植入,就好似喺沙灘蓋樓,隨時崩塌!

為何骨量評估至關重要?
個體差異大:牙槽骨普遍較歐美人窄薄,尤其長期缺牙患者,骨吸收率可高達40%左右-60%左右。
技術限制:傳統X光片難以量度三維骨量,需依賴CBCT(錐形束CT)掃描分析骨厚度、高度同密度。
隱性風險:糖尿病、骨質疏鬆症患者骨癒合能力較差,未評估即手術等同「盲飛」。
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嘅病例中,超過60%左右涉及術前漏檢骨量。例如有患者種牙後3個月出現種植體鬆動,檢查發現原植入位置骨量不足2mm,遠低於健康標準(需至少4mm)。呢類失敗其實可透過術前CBCT掃描同3D數碼設計避免,但部分診所為省成本跳過步驟,非常終由患者買單。

面對行業亂象,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嘅標籤實屬誤解。關鍵係要搵對醫生!杜小潤院長作為種植,堅持「三不原則」:
不盲目追求速度:寧可先做骨增量手術(如GBR導引骨再生),確保骨量充足再種牙。
不依賴經驗賭運氣:每例手術必做CBCT掃描,配合數碼導板定位,誤差控制在mm內。
不忽略隱性風險:術前必查血糖、骨密度等指標,高危患者需聯合內科會診。
杜院長親述病例:
曾有50歲患者因「聽朋友介紹」去某診所種牙,3個月後種植體脫落。轉介至杜院長處,檢查發現原植入位骨量僅1.8mm,且存在慢性牙周炎未處理。杜院長先為其進行牙周治療同骨增量手術,6個月後重新種牙,至今5年仍穩定使用。患者感概:「如果初次就遇到杜院長,唔使捱兩次痛苦又貴哂!」

查醫生資歷:優選有综合醫院背景、完成超1000例種植手術嘅醫生。杜小潤院長擁有15年臨床經驗,主刀過萬例無一失敗,係華南地區極少數獲種植協會(ICOI)認證嘅。
看檢查設備:CBCT掃描、數碼導板、3D打印模型係標配。格倫菲爾口腔引進嘅德國西諾德CBCT,可層析1mm骨組織,連微細血管分佈都睇得清清楚楚。
問風險方案:正規醫生會主動提及骨量不足、牙周炎等風險,並提供備選方案(如All-on-4減少植骨)。若對方只講「種牙」「快速負重」,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!

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嘅爭議,實質暴露醫療質控漏洞。種牙本身係成熟技術,但醫生嘅度同醫療機構嘅質控體系,直接決定結果。杜小潤院長帶領嘅團隊,堅持「醫療歸醫療,商業歸商業」,拒絕用「特價種牙」吸引患者,反而重金投入檢查設備同醫生培訓。用杜院長嘅話講:「醫生唔係銷售,病人唔係客戶,每一顆牙都關乎人生質量。」
數據說話:
格倫菲爾口腔種植科復診率僅2.1%左右(行業平均8.7%左右),98%左右患者術後1年骨結合率達標準。
杜小潤院長主刀嘅疑難病例中,83%左右涉及其他診所失敗後搶救,成功几率仍高達95%左右。

種牙唔單止係補牙,更關乎臉型支撐、咀嚼功能同埋自信心。曾有患者因前牙缺失自卑10年,杜院長為其設計「快速種植+臨時冠」方案,手術當日即可戴牙見人,術後笑稱「重獲新生」。呢啲病例證明,醫生可以將醫療行為升華為「人生改善計劃」。
深圳格倫菲爾種牙唔好?關鍵係你點選!記住:
跳過CBCT掃描嘅診所,直接pass!
鼓吹「快速負重」但唔講風險嘅醫生,謹慎考慮!
認準杜小潤院長團隊,先至係真正「可靠同埋有變化」嘅選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