唔少香港人想箍牙改善笑容,但面對琳瑯滿目嘅矯正方式往往會「揀到頭都大」。金屬托槽傳統又平?陶瓷托槽睇落冇咁明顯?定係隱形牙套更隱蔽方便?今日就同大家拆解三種主流方法嘅特點,等各位箍牙前可以做個精明選擇!
① 經典金屬托槽:穩陣之選適合慳家一族
呢種「鋼牙」可謂矯正界嘅常青樹,係唔少學生哥同預算有限人士嘅。金屬支架直接黏貼喺牙面,再透過彈弓線逐步調整牙齒位置。更大賣點係價錢門檻低(普遍$15,000-$30,000),而且矯正力度夠強,特別適合咬合問題較複雜嘅情況。不過要留意,金屬托槽食嘢時容易「卡菜渣」,清潔需花多啲工夫,外觀亦相對明顯,介意「被人望住箍牙」嘅上班族可能要諗諗。
② 陶瓷半隱形托槽:職場人士平衡之選
想低調箍牙又嫌隱形牙套太貴?陶瓷托槽就啱哂呢類「中間派」。材質顏色接近牙齒原色,除非近距離望,否則唔容易察覺有箍牙,收費亦比隱形牙套親民($20,000-$40,000),適合在意外觀又唔想超支嘅打工仔。但要注意陶瓷材質相對脆弱,啃硬嘢時有機會崩裂,而且如果唔勤力刷牙,托槽邊緣容易積聚茶漬或咖喱漬,分分鐘變成「黃色小點點」。
③ 透明隱形牙套:怕醜星人救星
近幾年興起嘅隱形牙套,可拆式設計同透明外觀吸引唔少貪靚人士。每副牙套根據電腦掃描訂製,每次佩戴約兩星期就要更換新一副,慢慢將牙齒推到理想位置。更大優點係隨時可以除低食飯同刷牙,社交場合完全「零尷尬」,特別適合經常要見客或上鏡嘅人士。不過收費係三種之中更高($35,000-$80,000不等),而且要嚴格遵守每日佩戴22小時,自律性唔夠嘅人隨時拖長療程時間。
先睇實際需要:牙醫通常會評估牙齒擁擠程度、咬合問題同埋客人生活習慣。例如暴牙可能用傳統托槽更快,而輕微矯正用隱形牙套已經足夠。
試戴體驗好重要:部分診所提供隱形牙套模擬試戴,可以真實感受到異物感,避免箍完先後悔。
無論揀邊種方法,定期覆診同保持口腔衛生都係成功關鍵。有街坊試過貪平搵非註冊人員箍牙,結果搞到牙根受損要重新矯正,真係慳咗頭蝕咗尾。記住矯正唔係買衫可以隨時換,搵個信得過嘅牙醫慢慢傾清楚,先至係靚笑容嘅理想投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