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Sir、Madam,今日同大家傾傾隱形箍牙嘅事!好多朋友睇到電視廣告或者朋友戴住透明牙套,笑起嚟都唔知佢哋箍牙,就心郁郁想去試。但去睇牙醫,醫生竟然話:「你個情況唔太啱用隱形牙套。」點解啊?隱形牙套唔係話「萬能」咩?今日就同大家拆解,5種唔適合用隱形牙套嘅牙齒問題,包你睇完心裡有數!
如果你個牙「擠到爆」——例如門牙重叠、後牙擠壓,甚至要拔牙收縫,隱形牙套可能唔係更佳選擇。
原因:隱形牙套靠透明塑膠套施力,力度比較「溫和」,適合小範圍、輕微移動(例如門牙調齊1-2毫米)。但如果牙齒要大範圍後移(例如拔牙後收縫3毫米以上),或者要旋轉、傾斜超過15度,隱形牙套嘅力度可能唔夠,移動速度慢,甚至達唔到理想结果。
醫生角度:「你個牙擠得太嚴重,用隱形牙套可能要戴3年,仲未必齊;用階形牙套(金屬/陶瓷托槽)力度大,1.5年可能搞掂。」
咬合問題包括「龅牙」(上顎前突)、「地包天」(下顎前突)、「開頜」(上下牙咬唔到),甚至「交叉咬合」(一邊上牙咬到下牙內側)。如果咬合問題複雜,隱形牙套可能「有心無力」。
原因:隱形牙套主要靠牙套本身施力,但調整咬合需要更精確嘅控制——例如用支抗釘(骨釘)拉牙齒後移,或者用橡皮筋調中線。階形牙套可以直接在托槽上加力、掛橡皮筋,操作更靈活;隱形牙套雖然可以設計「附件」(小凸點)增加摩擦力,但力度同精確度始終差少少。
醫生角度:「你個咬合要打骨釘拉牙,隱形牙套做唔到,只能用階形牙套。」
有些人牙根短(例如以前蛀牙蛀到牙根)、牙槽骨薄(例如長期牙周病),箍牙時牙齒容易鬆動,甚至脫落。呢種情況,隱形牙套可能唔夠「穩」。
原因:階形牙套用金屬托槽固定在牙面上,弓絲綁住,施力時牙齒受力更均勻;隱形牙套靠牙套包裹牙齒施力,如果牙根短、牙槽骨支持力唔夠,牙齒可能「搖搖欲墜」,增加脫落風險。
醫生角度:「你個牙根太短,用階形牙套穩啲,隱形牙套怕你牙齒鬆。」
隱形牙套比较大優點係「可拆」,但同時亦係比较大缺點——要你自己記得戴! 牙醫通常要求每天戴20-22小時,食嘢、刷牙先拆落嚟。如果你自律性差,經常「偷懶」唔戴,结果大打折扣!
原因:隱形牙套靠「持續輕力」移動牙齒,如果唔戴夠時間,牙齒會「回彈」,下次戴新牙套時可能套唔入,要重做方案,延長周期。階形牙套固定在牙上,唔使自己操心,適合「懶人」或者小朋友。
醫生角度:「你個性格好散漫,用階形牙套唔使你操心,隱形牙套你肯定唔記得戴。」
之後實際問題——錢!隱形牙套(例如Invisalign、時代天使)通常比階形牙套貴30%-50%,香港價錢大概3萬到6萬港幣,甚至更高;階形牙套1.5萬到3萬就有交易。
原因:隱形牙套要3D掃描、電腦設計方案、定制牙套,成本高;階形牙套技術成熟,材料便宜,所以價錢親民。
醫生角度:「你個預算有限,階形牙套已經可以搞掂,唔使花多啲錢做隱形。」
總結:隱形牙套唔係「萬能」,要睇自己情況!
隱形牙套靚、舒服、唔影響外觀,但唔適合所有人。如果你有以上5種情況(牙齒擠壓嚴重、咬合複雜、牙根短、自律性差、預算有限),牙醫可能會建議你用階形牙套,反而更快、更穩、更省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