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愈來愈多人發現自己嘅牙齒似乎「越生越長」,飲凍嘢時敏感刺痛,甚至牙縫變闊容易攝食物——呢啲都係牙齦萎縮嘅警號。呢個問題唔單止影響外觀,更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不過,只要掌握正確方法,守住牙齦健康並唔難!
牙齦萎縮嘅成因大致分為兩類:生理性同病理性。前者多見於長者,隨年齡增長牙齦自然緩慢退縮;後者則多數源自日常習慣,例如用力橫刷、牙石堆積或長期忽略口腔清潔。值得留意嘅係,香港人工作壓力大、飲食高糖高酸,加上普遍刷牙方式錯誤,令年輕族群提早出現牙齦問題。
三大地雷習慣,你可能日日做緊
• 暴力刷牙當洗車:以為用力擦洗能去漬,結果刷毛太硬或手法錯誤,反而磨損牙齦邊緣。
• 牙線?懶得用啦! 忽略牙縫清潔,任由牙菌斑積聚成牙石,長期刺激牙齦引發炎症。
• 一年先見一次牙醫:等到牙肉出血紅腫先求診,錯過早期介入黃金期。
▍溫柔對待牙肉:刷牙學問大過天
改用軟毛牙刷同含氟牙膏,學習「巴氏刷牙法」:將刷毛斜45度對準牙齦溝,輕力短距離震動清潔,切忌拉鋸式橫刷。記得連更入嘅大牙背面都要照顧到,每次至少刷足三分鐘。夜晚刷牙後唔好再食嘢,避免細菌趁睡眠時繁殖。
▍清潔死角要靠「隱形幫手」
牙刷只能清潔七成面積,剩低嘅牙縫位就要靠牙線同牙縫刷。每晚用牙線輕柔刮走牙菌膜,若牙縫較闊可選用適合尺寸嘅牙縫刷。切記唔好用牙簽亂戳,以免整傷牙肉。
▍定期洗牙唔係「洗白白」咁簡單
即使每日認真刷牙,牙石仍會慢慢形成。專科洗牙能深度清除藏喺牙齦下方嘅結石,減少細菌溫床。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,同時讓牙醫檢查有無早期萎縮跡象。
▍食嘢都要識揀:營養助攻牙齦修復
多食富含維他命C嘅橙、奇異果,幫助膠原蛋白生成,強化牙齦組織;鈣質同維他命D則可鞏固牙槽骨。少食黏性高糖分零食,飲完檸檬茶或汽水記得用清水漱口,減低酸性侵蝕。
• 煙民:尼古丁會令牙齦血管收縮,降低自我修復能力。
• 孕婦:激素變化易引發妊娠性牙齦炎,需加強口腔護理。
• 長期病患:如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較弱,牙齦問題惡化風險高。
雖然萎縮嘅牙齦無法完全回復原狀,但透過正確護理能減緩惡化。記住:每日三分鐘溫柔清潔、半年一次洗牙、均衡飲食配合戒煙,就係守住粉嫩健康牙齦嘅黃金法則。與其等牙根外露先補救,不如今日開始實踐呢啲小改變,讓笑容始終自信綻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