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人生活節奏快,連飲啖茶都趕時間,但係牙齒健康就急唔嚟。唔少人發現刷牙流血或者牙肉紅腫,去睇牙醫時聽過「齦下刮治」呢個詞,心入面即刻彈出三大疑問:呢個治療有冇必要做?會唔會整傷牙齒?埋單又要幾多錢?等牙科逐一拆解。
乜嘢叫做齦下刮治?
正常洗牙主要清潔牙齒表面,但當牙周袋形成(牙肉同牙根之間嘅空隙超過3毫米),牙腳位積聚嘅牙石同細菌就要靠齦下刮治處理。牙科醫生會用特製嘅匙狀刮治器,深入牙周袋清除牙菌斑同牙石,必要時會配合微創儀器平整牙根表面。呢個過程同普通洗牙更大分別在於,治療範圍係肉眼睇唔到嘅牙根位置。
點解話非做不可?
當牙醫建議做齦下刮治,通常係因為牙周病已經發展到中期。如果放任牙周袋嘅細菌繼續滋生,會導致牙槽骨逐漸流失,更可能令牙齒鬆動脫落。有研究數據顯示,定期做齦下刮治嘅患者,牙周袋深度平均減少1.5-2毫米,有效阻止病情惡化。
整個療程要幾耐?
實際操作時間因人而異:
輕度患者可能1次約45分鐘完成全口治療
中重度個案通常分2-4次進行,每次處理不同區域
每次治療後需要3-6星期觀察癒合情況
要注意嘅係,治療後可能會感覺牙齒敏感,呢個係正常現象,通常1-2星期內會自然消退。
收費有冇標準?
香港各區牙科診所收費差異較大,主要考慮因素包括:
治療範圍(全口/局部)
使用儀器類型(傳統工具/超聲波儀器)
醫生資歷與診所地段
普遍收費參考:
單區域處理(約3-5隻牙)800-1500港元
半口治療 2500-4000港元
全口深層清潔 4500-8000港元
牙科街症亦有提供相關服務,但輪候時間較長,適合預算有限嘅市民。
常見疑慮解答
Q:刮治會磨薄牙齒?
A:正規操作只會清除牙石,唔會損傷牙本質,但操作不當可能刮花牙根表面。
Q:治療後仲要定期覆診?
A:建議每3-6個月檢查牙周情況,必要時做維護性清潔。
Q:點解有人做完會牙縫變大?
A:其實係清除長期積聚嘅牙石後,露出原有牙縫嘅正常現象。
牙科醫生提醒,預防勝於治療,每日用牙線清潔牙縫,每半年檢查牙齒,可以大大減低需要做深層清潔嘅機會。如果發現牙肉持續出血、牙齒移位或口臭問題,應該盡早求診,避免牙周問題惡化到難以挽回嘅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