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根管治疗到底痛不痛?”——这是许多香港街坊在牙科诊所门口徘徊时,较常嘀咕的一句话。有人形容像“拿电钻钻脑壳”,有人却说“和补蛀牙差不多”。到底真相如何?
今日我们特意请教了九龙城区的牙医陈医生,用接地气的方式,揭秘根管治疗的麻醉玄机。
“好多街坊一听到要打针就脚软,其实根管治疗的麻药针,和补蛀牙时打的麻药没太大区别。”陈医生边整理器械边解释。他指出,根管治疗通常用两种麻醉法:表面麻醉(像涂药膏一样在牙龈抹麻药)和局部浸润麻醉(直接在牙齿周围打针)。“多数人觉得打针那下有点酸胀,但30秒后整边牙就麻到没感觉,连电钻声都听不到。”
他更分享了一个真实病例:“上周有个阿婆,一开始死活不肯做,结果打完麻药后居然问‘医生,点解冇感觉嘅?’(怎么没感觉?)
陈医生翻出诊所的记录本,指着密密麻麻的反馈表说:“去年做了120例根管治疗,只有6个人说痛到要追加麻药。”他进一步解释,这6人大多是牙髓已经坏死(俗称“死牙”)的病例。“死牙的神经对麻药反应差,就像冻僵的手指,搓热了才有感觉。”
不过,陈医生强调,麻醉技术是关键。他举例:“比如后磨牙的根管治疗,我会用‘阻滞麻醉+浸润麻醉’双保险,确保整颗牙都麻透。”他更笑称,自己诊所的药物用量比同行多10%,“街坊话我‘麻药放得大方’,其实是为了稳妥。”
“做完根管治疗,牙齿会有点胀胀的,像咬紧牙关的感觉。”陈医生用手指比划着解释。他透露,约70%的患者术后不需要止痛药,但仍有30%的人会感到轻微疼痛。“这和牙髓炎症程度有关,炎症越重,术后反应越大。”
他分享了一个应对技巧:“如果痛到睡不着,可以含冰水镇痛,或者食一颗必理痛。”他更提醒,术后24小时内不要用患侧咀嚼,也不要吃咖喱、辣椒等刺激性食物。“之前有个阿叔,做完根管治疗就去吃麻辣火锅,结果痛到半夜返诊所。”
陈医生突然压低声音,像讲八卦一样说:“其实较痛的不是治疗过程,而是术后感染!”他指出,如果术后不注意口腔卫生,或者本身有牙周病,细菌可能会从牙根尖侵入,引发剧烈疼痛。“去年有个靓女,做完根管治疗第二天就去行山,结果累到免疫力下降,第三天就肿到脸都变形。”
他更强调,特殊人群要特别小心:“孕妇要提前告知医生,因为有些麻药可能影响胎儿;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慢,术后要更注意降低炎症。”他甚至建议,60岁以上的街坊可以先拍X光片,评估牙根情况再决定是否治疗。
在诊所等候区,我们随机采访了刚做完根管治疗的李先生。他摸着麻药未退的右脸说:“之前听朋友讲好痛,我吓到拖咗半年。结果今日全程冇感觉,连打麻药针都唔痛。”他更笑称,现在比较担心的是“牙齿变黑”,因为医生建议他之后做牙冠。
另一位街坊阿珍则分享了她的“止痛秘笈”:“医生叫我食完止痛药就睡觉,结果一觉睡到天光,完全唔知痛。”她更透露,自己术后用盐水漱口,三天就消肿了。
根管治疗到底痛不痛? 陈医生总结:“就像去茶餐厅食饭,有人嫌冻柠茶太甜,有人嫌菠萝油太油,但95%的街坊试过之后,都会讲‘唔系咁恐怖啦’。”他更提醒,如果牙齿痛到夜不能寐,还是早点去诊所“睇医生”为好,毕竟“痛到喊天”和“麻到冇感觉”,只差一个正确的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