橫生智慧齒一定要拔嗎? 牙醫診所內,呢條問題日日被問到爛。
事實上,並非每顆橫生智慧齒都要快速「處決」,但若出現特定警號,拖延處理隨時引發骨痛、面腫甚至破壞鄰牙。
究竟點樣分辨緊急與非緊急情況?以下由牙醫拆解5大必拔訊號,教你在痛到瞇埋眼前搶先一步解決隱患。
「今個月第三次食降低炎症藥,頰肉腫到似含住鴿蛋」——這是許多橫生智慧齒患者的日常噩夢。由於橫生齒齒冠與齦肉形成「盲袋」,食物殘渣與細菌長期匿藏其中,身體抵抗力稍弱即觸發冠周炎。初期症狀為隱隱作痛,時腫脹蔓延至頸部,張口受限甚至發燒。
牙醫忠告:若半年內發炎超過兩次,或每次持續超過一周,建議拔除。反覆感染可能損傷齒槽骨,甚至導致敗血症。
莫誤信「忍忍就算」——炎症期間雖不能即拔,但消腫後需盡快處理。
橫生智慧齒较狡猾之處,在於它會化身「無形推土機」。由於生長方向偏斜,鄰近的臼齒首當其衝。
初期可能僅感咬合不適,X光下卻已顯示鄰牙牙根被壓迫吸收,牙冠出現隱裂。
若患者正進行矯正治療,橫生齒更會拖慢進度,甚至令排列好的牙齒再次歪斜。
實際实例:25歲林小姐矯牙三年,卻因左下橫生智慧齒持續施壓,導致已排齊的門牙出現0.5毫米移位。
「早知當初矯牙前就應該先拔,現在又要多戴半年牙套。」
橫生智慧齒若位置極低,靠近下齒槽神經管,隨生長可能壓迫神經。
患者初時感覺下唇或舌頭偶然發麻,時持續麻木如剛拔完牙,甚至影響味覺。
此情況需立即評估——神經受損超過半年,可能導致持久性感覺障礙。
處理關鍵:通過3D掃描確認神經位置,由經驗十分豐富的牙醫操作可減低風險。
若已出現症狀,即使未完全萌出,也需盡早拔除避免惡化。
少數橫生智慧齒會發展成含牙囊腫,初期毫痛楚,卻默默侵蝕齒槽骨與鄰牙。X光下可見囊腫如「陰影」包圍齒根,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導致病理性骨折或感染擴散至顱內。
數據警訊:根據香港 大學牙學院研究,含牙囊腫患者中有30%初期誤當普通牙痛,平均延誤達14個月。
計劃箍牙、種植牙或佩戴活動假牙者,橫生智慧齒往往是潛在障礙。例如矯治期間,智慧齒移動可能影響後牙支撐力;製作假牙時,齒模需預留足夠空間避免壓迫。
建議:開始任何複雜牙科治療前,應拍全口X光片評估智慧齒狀態。即使暫無症狀,若預測未來會影響治療改善,預防性拔除更明智。
症狀性:反覆感染、劇痛或神經壓迫需緊急處理。
對鄰牙影響:若導致蛀牙、牙根吸收或矯治失敗風險高,應拔。
患者健康狀況:糖尿病、心臟病患者手術風險較高,需與醫生詳細評估。
橫生智慧齒一定要拔嗎? 簡言之:無症狀且位置放心者可暫留觀察,但需定期拍片監控;若觸及上述五大警號,早拔早安心。切記莫信偏方如「含白酒消毒」或「自行挑破膿包」,以免感染擴散。
結語:智慧齒如隱形定時炸彈,橫生者風險更高。及早求助牙醫,用科技掃描精凖定位,讓治療少走彎路。畢竟,牙齒健康從來無「忍忍就算」——今日瞇眼忍痛,明日可能連張口說話都成奢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