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深圳種牙連車費都仲慳過香港診金!」近月社交平台充斥各類「北上睇牙攻略」,仲話深圳牙醫診所擁擠如菜市場,港人組團掃牙科服務。但真係如廣告講咁「平靚正」?今次跟蹤三位港人親歷者,實測跨境睇牙全流程,拆解慳錢背後隱藏成本。
調查廿間深港牙科診所價目發現,以主流瑞士ITI種植體為例:
香港私家診所:$18000-$25000/顆(含全瓷冠)
深圳高端診所:$12000-$15000/顆(含全瓷冠)
深圳普通診所:$8000-$10000/顆(含金屬烤瓷冠)
價差主要來自:
人力成本:深圳護士月薪約$8000-$12000,香港同職位達$25000+
租金差距:中環診所月租可買深圳整層商舖
耗材進口關稅:香港「零關稅」優勢令高端種植體價差達30%
「但唔可以單睇標價。」曾組織跨境睇牙團嘅KOL阿敏提醒,深圳診所常以「特價種牙」吸引,實際診金時可能加收術前檢查費、麻醉費、藥費等。曾有團友遇過報價$8000變$13000,原因係「原價唔包即刻負重技術」。
跟隨35歲白領阿雯體驗深圳種牙一日行程:
7:30 紅磡站出發
乘東鐵線到羅湖站,全程45分鐘,車費$51。過關時見至少50人攜帶牙科X光片,安檢員習以為常。
9:00 福田診所報到
選擇深圳CBD某連鎖診所,裝潢媲美香港中型診所。前台要求出示通行證登記,並簽署「跨境醫療同意書」,內容包括緊急聯絡人、過敏史等。
9:30 術前檢查
包含CBCT掃描(價值$300-$500)、牙周檢查、血壓測量。醫生用普通話解釋方案:「牙槽骨條件理想,可即刻種植即刻負重,總費用$12800包三年保養。」
11:00 種植手術
手術室配備無影燈、心電監護儀,護士全程戴雙層手套。醫生先局部麻醉,再於牙槽骨鑽孔植入種植體,過程約40分鐘。阿雯表示:「痛感同香港補牙差不多,但聽到電鑽聲有啲緊張。」
12:30 術後觀察
診所提供粥水午餐,醫生叮囑兩小時內勿進食。臨走前獲贈「護理包」,含漱口水、止痛藥及診所聯絡卡。
18:00 返抵香港
術後腫脹輕微,但過關時因臉部微腫被抽查,需展示醫生證明。總計花費:種牙$12800+車費$102+午餐$50=$12952,較香港同等服務慳$6000+。
陷阱1:醫生資質難查證
深圳衛健委網站可查醫師執業資格,但港人難辨「主治醫師」「主管醫師」等職稱含金量。曾有診所用韓國醫生冒充歐美醫生,實則僅通過短期培訓。
陷阱2:術後跟進成問題
種牙需3-6個月癒合期,期間需多次覆診。若診所無香港聯絡處,突發狀況難即時處理。曾有患者種植體脫落,趕返深圳時已過診所營業時間,在香港急症室花$8000搶救。
陷阱3:保養條款藏暗角
部分診所「保用期」需符合「每年至少兩次覆診」「使用指定牙膏」等條件,違反即喪失保養權。建議要求將「無條件保用X年」寫入合約。
陷阱4:醫療糾紛處理難
跨境醫療不屬香港醫委會管轄,若發生事故需在深圳尋求法律援助,程序繁複。應購買含醫療糾紛賠償的旅遊保險,並保留所有單據。
預算敏感型:能接受價差換取時間成本者
輕中度治療:如洗牙、補牙、根管治療(不涉及跨夜觀察)
退休人士:時間彈性大,可頻繁往返覆診
跨境工作者:常駐深圳港人無交通壓力
複雜病例:需多學科聯合治療,深圳大型口腔醫院選擇更多
反之,若屬以下情況,建議留港治療:
需全身麻醉的智慧齒手術
嚴峻牙周病需長期護理
對術後應急處理要求高
跨境睇牙如同買樓投資,精打細算可省大筆,但隱含風險不容忽視。建議初次北上先做簡單項目試水,選擇連鎖品牌或朋友實測過的診所,並預留應急預算。記住,醫療無小事,省錢唔該睇錯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