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港人近來發現,身邊缺牙的朋友紛紛選擇北上深圳種牙。有人疑惑:香港醫療技術一向出名,為何大家寧願過關也要選擇內地診所?答案或許藏在價格和服務的落差中。
香港種牙的費用主要由三部分構成:植體、牙冠及手術費。根據市場調查,單顆常規種植牙的總費用普遍在15,000至25,000港幣之間。若選擇國內外品牌如瑞典Nobel或瑞士Straumann,價格可能攀升至35,000港幣以上。部分需要骨粉移植的複雜实例,總成本甚至超過50,000港幣。
高價背後的原因包括進口植體成本、診所租金及人力成本。以某海內外品牌植體為例,單顆材料費已佔總價的40%-50%,加上香港醫療機構普遍採用預約制,治療周期長達半年,時間成本進一步推高隱性支出。
對比香港,內地種牙價格呈現顯著優勢,以下為常見產品及技術的價目:
韓國登騰種植牙:5,000元起
採用錐形設計,適應多種口腔條件,性價比突出。
瑞士親水性植體:10,000元起
表面氮化鈦塗層技術加速骨結合,治療周期縮短至4-8週。
國產康盛種植牙:4,300元起
適合預算有限患者,穩定性經過臨床驗證。
全瓷牙冠:3,000元起
兼顧美觀與耐用性,色澤接近天然牙。
All-on-4半口種植:55,000元起
通過四顆植體支撐整排牙齒,大幅降低複雜病例成本。
價格落差:從「貴到離地」到「平到笑」
以單顆常規種植牙為例,香港平均費用約為內地的2-3倍。若選擇同品牌植體,差價更可達60%-70%。有港人分享經歷:「在香港報價3萬的植牙,深圳同款只需1萬出頭,省下的錢足夠全家去旅行。」
技術升級:骨結合更快,誤差更小
內地診所廣泛採用親水性植體及AI種植導板技術。前者通過表面處理促進成骨細胞生長,將傳統3-6個月的骨結合期壓縮至1-2個月;後者利用3D建模正確規劃植體角度,將操作誤差控制在0.1毫米以內,減少術後併發症風險。
服務體驗:即日預約與「一站式」便利
香港診所排期動輒數月,而深圳多數機構支持即時預約甚至免預約就診。從拍片、制定方案到完成手術,全程僅需3-4小時。口岸附近的診所更提供專車接送、粵語接待及電子化支付,解決語言和交通痛點。
對於猶豫是否北上的港人,可從兩方面評估需求:若預算充足且看重品牌效應,香港高端診所仍具備優勢;若追求性價比或需複雜治療(如全口重建),內地機構的技術與價格組合更值得考慮。
無論選擇何地種牙,務必確認兩點:一是機構是否具備完整資質,二是醫生是否有豐富同類病例經驗。部分內地診所提供港人專屬的術後隨訪服務,通過遠程跟蹤確保長期结果,這類增值服務可作為決策參考。
價格落差背後,是兩地醫療體系差異的縮影。香港的規範化流程與海內外化標準仍受部分患者信賴,而內地憑藉技術迭代與成本控制,正成為越來越多港人的「第二選擇」。歸根結底,種牙是對生活品質的投資,找到平衡结果、預算與便利性的方案,才是明智之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