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40歲後人生剛開始,但牙齒先撐唔住。」香港中年男士阿Ken近年飽受缺牙困擾,下排牙連續缺3顆,咬合無力、笑容遮遮掩掩,連愛嘅叉燒都食唔落口。諗住種牙一了百了,聽聞種牙後遺症多到嚇人,尤其高血壓、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,更怕成個手術變成「醫療事故」。今次真人實測,跟住牙醫拆解5招避險秘技,直擊種牙真相!
「種牙唔係買樓,唔好睇樓盤廣告就衝動落訂!」香港牙醫學會認證專科醫生Dr. Wong強調,手術成功概率70%掌握喺醫生技術。佢分享個案:有患者因貪平揀非專科診所,結果種植體植入角度偏差,直接穿透下頜神經管,導致半邊嘴唇长久麻木。
避險Tips:
查證醫生資歷:香港牙醫管理委員會網站可查詢註冊專科醫生名單
觀察診所設備:正規診所必配CT掃描儀、層流無菌手術室
索取3D種植方案:醫生會用數碼化導板模擬植入位置
52歲糖尿病患者陳先生種牙前,血糖值高達12mmol/L,被醫生要求先控糖3個月。Dr. Wong指出,慢性病患者種牙需過三關:
血糖關:空腹血糖需控制在8mmol/L以下,減低傷口感染率
血壓關:手術當日血壓需<160/100mmHg,避免術中出血
凝血關:華法林等抗凝藥需提前72小時停藥,防止血不止
真人實測數據:
糖尿病患者種牙後感染率比健康人高2.3倍,但透過術前牙周基礎治療+術後抗生素方案,可將感染率降至5%以下。
「即種即用」近年大熱,但Dr. Wong提醒,非人人適合。佢分享個案:55歲高血壓患者強行即種即用,因咬合力過大致種植體微動,3個月後骨整合失敗需重種。
適用人群自測:
牙槽骨密度>600HU(CT掃描數值)
無夜磨牙習慣
缺牙區無急性炎症
長期吸煙者(尼古丁抑制骨再生)
牙周病未控患者
「種牙成功=30%手術+70%護理」,Dr. Wong強調術後黃金72小時護理要訣:
止血棉球咬40分鐘:過早吐出易致血凝塊脫落
24小時內禁漱口:避免沖走血凝塊
3日內冷敷+熱敷交替:前48小時冰敷減腫,後改熱敷促癒合
1個月內禁食堅果/軟骨:防止種植體受力過大
隱形殺手警惕:
種植體周圍炎:因刷牙致菌斑堆積,需用牙縫刷+沖牙器雙重清潔
食物嵌塞:定制牙冠時需確保與鄰牙有0.2mm間隙
「種牙唔係一錘子買賣,要當車咁年審!」Dr. Wong建議:
首年每3個月覆診:檢查種植體動度、骨吸收量
1年後每年拍全景片:正常骨吸收應<0.2mm/年
5年大檢:檢查牙冠磨耗、對咬合關係
真人追蹤:
62歲患者李先生2019年種牙,嚴格遵醫囑護理,新檢查顯示種植體周邊骨密度與天然牙無異,咬合力至92%。
後記:種牙如人生,急不得也亂不得
「以前覺得種牙好驚,依家食嘢香、笑都敢露牙。」阿Ken種牙後重拾叉燒自由,更學懂每日用沖牙器護理。Dr. Wong總結:「種牙技術成熟,但後遺症多數人為造成。揀對醫生、做好護理,連慢性病患者都唔使驚。」
醫生金句:
「種牙好似種花,醫生負責挖坑種籽,但日日澆水施肥要靠自己。護理得宜,種植牙用足20年絕非難事。」